前 言 6月30日,常德市詩詞學會黨支部在支部書記劉經平、副書記潘于喜的帶領下,組織部分黨員和《常德詩詞》編輯,來到鼎城區鎮德橋鎮開展主題黨日活動,參觀現代農業產業園和黨史陳列館。大家揮毫潑墨寫出了一首首膾炙人口的詩篇以饗讀者。
★劉經平
參觀鎮德橋農業產業園
遍野蔥蘢喜雨滋,躬耕壟畝守農時。
乘涼禾下袁公夢,十萬田疇正可期。
謁踏水橋黨支部遺址
華誕來臨沐黨恩,驅車踏水吊忠魂。
高風峻節今猶記,忘我精神勵后昆。
注:在大革命時期,鎮德橋(時名四賢區)成立了黨支部和農民協會,抗日戰爭時期,鎮德橋(時名廣德鄉)建立踏水橋黨支部。1938年11月,常德中心縣委遷入踏水橋廣嗣庵,在此開展了聲勢較大的抗日救亡宣傳活動。在這些革命活動中,涌現出了廖順之、鄭琿、盧文秀等一批革命烈士。
★周則強
鎮德橋參觀學習采風
一、謁中共踏水橋支部遺址
感理想信仰之光
雨洗風磨勢氣昂,百年古鎮歷滄桑。
先賢踏水紅師建,農協興兵赤幟揚。
辟地開天忠信仰,舍身忘死最剛強。
驚濤駭浪何曾懼,三港波暉馬列光。
【注】鎮德橋始稱“踏水橋、錐子橋”,1935年重建命名為“鎮德橋”;境內“三港子”系常德后河、沅水流域與洞庭湖濱的重要渡口、碼頭、要道。中共踏水橋支部于1938年成立,系當時常德縣最早的農村基層黨支部之一。
二、參觀鎮黨史陳列館有寄
紅色基因布滿墻,波瀾壯闊展輝煌。
一方奮斗光榮史,幾代凝成錦繡章。
立足洪流燃火種,投身抗日救危亡。
圖強礪志歌人杰,圓夢征途福澤長。
【注】該展館分為“大革命洪流中的農民運動”、“抗日亡”和“艱苦奮斗輝煌業績”三部分,展示了本鎮優秀兒女的風采,與鎮黨校 并《黨性教育室》、《國防教育基地》、《組織生活體驗室》和機關紅色文化園有機地融為一體。
三、參觀劉家橋村現代農業產業園
苗盤出自育秧房,精準機拋播四方。
落水曬田苗勢好,殺蟲布網穗條長。
擇優品種攀高產,擴大秋收接夏糧。
科學種田成示范,鄉村致富步康莊。
四、鎮德橋鎮德之魂
德昌鎮記共呈祥,踏水橋頭競吐芳。
革命時期傳統正,和平年代國魂彰。
亦傳善卷歌仁政,也道帝堯師富穰。
建黨精神恒謹記,文明沃野百花香。
【注】 關于 鎮德橋的命名坊間有二說:一是1935年由石鎮記匹頭鋪與熊德昌茶鹽鋪出資再建踏水橋,分別取二鋪店名“鎮”與“德”各一字;二是踏水橋系新德、廣德、同德三鄉的要道口,鎮守著常德后河一方,故名“鎮德”。兩說似可并存。
★陳國安
詠劉家橋國家示范種糧基地
鎮德橋邊稻浪翻,湖鄉有此米糧川。
平民百姓鍋中物,袁老隆平夢里牽。
詠道德模范田工
一方山水育田工,鎮德橋邊活雷鋒。
懷善助貧多義舉,詩墻軍旅鑄豐功!
★皮國繁
參觀踏水橋黨支部遺址
吊鄭琿等七位烈士
先驅氣概貫長虹,請命為民對黨忠。
肺腑從來存信仰,頭顱不懼對刀叢。
凌煙閣上雖無字,踏水橋頭屢建功。
古鎮而今花似錦,全憑英烈血澆紅。
參觀鎮德橋農業生態產業園有感
今日鄉村得振興,農田集約統籌耕。
千丘碧浪醉青眼,萬頃嘉禾出大棚。
燈具除蟲少公害,科研種稻保年豐。
此間猶勝城中景,看罷心潮久不平。
★羅金龍
訪踏水橋支部遺址
青瓦灰墻跡未消,參天檜柏勢干宵。
庭前旗幟紅如許,來訪初心踏水橋。
★張曦微
訪鎮德橋黨史陳列館
百年風雨一杯澆,光景無邊踏水橋。
多少英雄圖鼎革,不辭生死引時潮。
★胡亦文
虞美人·參觀鎮德橋現代農業產業園
熏風微漾青波遠。穗上珍珠滿。機耕道外藕花香,蛙鼓喧聲爭報谷盈倉。
種苗培育精心處。先在溫棚住。自家飯碗自家端。歲有佳音告慰米神仙。
漁家傲·參觀鎮德橋黨史陳列館
耳際猶聞鼙鼓響。洪流滾滾誰能擋。踏水橋頭除魍魎。揮臂膀。山呼海嘯沖羅網。
眼望墻頭英烈榜。凜然正氣心胸朗。敢把囚籠當戰場。為信仰。忠魂長繞烏龍港。
注:鄭琿,鎮德橋人,北京大學政治系畢業。1926年受黨組織派遣回常德建立中共黨支部,1941年慘遭反動派裝在麻袋中沉入常德西門外烏龍港。和他一起犧牲的還有盧文秀、張承忍等7人。
★袁建秋
參觀鎮德橋黨史陳列館
踏水橋邊洗耳聽,英雄浴血夢魂驚。
展陳四壁皆豪杰,星火傳播萬里程。
謁踏水橋黨支部遺址
先輩躬身舉黨旗,踏平坎坷破樊籬。
一方熱土留忠骨,百歲光陰奠鴻基。
★潘于喜
參觀鎮德橋現代農業產業園隨想
塔水翻金浪,還憂下頓餐?
人心當莫測,飯碗我來端。
注:塔水指塔水橋,現在名為鎮德橋。
★鐘興珉
水調歌頭·走進鼎城區
鎮德橋等鄉鎮高標準農田
現代田園美,追夢畫圖中。遠舒望眼,翻滾綠浪兆年豐。渠水湲穿沃野,垅上欣談農事,美景蕩心胸。彩繪田園織,蛙鼓唱由衷。 和風拂,時雨潤,畫圖宏。猶聽布谷,催放科技破愚蒙。鄉鎮高標建設,稻谷香風欲醉,馥郁韻無窮。阡陌多詩意,家國正興隆。
鷓鴣天·謁中共常德
支部舊址——鎮德橋踏水村
立黨擎旗振禹園,腥風血雨志彌堅。建成農協傳星火,引領人民解倒懸。
摧舊制,建新權,舍生忘死挽狂瀾。今朝后輩來瞻仰,紅色基因壯大觀!
★唐云英
緬懷鄭琿烈士
未躋顯仕返鄉關,奔走蒼茫解倒懸。
踏水橋頭傾熱血,忠魂長繞白云邊。
注:鄭琿,又名伯庭。出身于常德市鎮德橋一個農民家庭。北大畢業后,為救國救民,放棄高官從事地下黨工作。由于叛徒出賣被捕。被捕后堅貞不屈,敵人用麻袋將其裝好后,沉入踏水橋頭,其英勇頑強的精神可歌可泣。
觀鎮德橋農田美景
水滿溝渠綠滿田,碧荷猶帶一湖鮮。
稻花深處蛙聲起,且縱歡情唱稔年。
★姚紹舉
參觀鎮德橋支部舊址
支部初成火種稀,等來勝利卻相違。
而今后輩尋源本,踏水橋頭憶鄭暉。
參觀鎮德橋新農村產業園
千秋衣食賴農耕,努力尋求種植精。
放眼當今新產業,田園科技悅心情。
★商中賢
中共常德支部舊址
——鎮德橋踏水村采風有感
當年農協似雷風,席卷殘渣九域同。
俊杰橫遭惡魔手,家鄉銘記鄭琿功。
鎮德橋采風有感
——鼎城區鎮德橋鎮及周邊鄰鄉均是有名的水稻之鄉,如今科學管理,百里無荒蕪丘塊。正值水稻灌漿勾頭散籽時候來到這里,一望無邊的淡綠色,令人興奮,遂作一律以記之。
抬眼無涯郁郁蔥,禾稼劍葉綠相同。
先知遠近千般好,吉兆分明一片豐。
萬里山川猶茂盛,百年歲月正興隆。
諄諄平語叮嚀細,飯碗牢牢握手中。
注:水稻灌漿勾頭散籽時,劍葉淡到谷黃必定高產,是田間科學管理的結果。
★筱 莊
暗香·踏訪鎮德橋現代農業產業園
無邊綠色,望豐收在握,詩情洋溢。野外欣欣,自有風清與天碧。耕種全都智控,已不見、騎牛童笛。俱往矣、一展平疇,難覓舊時跡。 家國,正舉翼。盼夢回漢唐,酣暢胸臆。激流擊楫。民眾同心莫能匹喜看千重稻浪,莫荒了、春風詞筆。且待我、歌一曲,與君匯集。
★康存波
參觀鎮德橋黨史陳列館
昔時鏖戰英魂鑄,赤膽忠心染四賢。
亮節含情情義篤,高風立志志逾堅。
青山凜凜留仙骨,華夏巍巍疊瑞煙。
一百周年彈指過,天翻地覆正揚鞭。
© 2021 湖南省常德市詩詞學會版權所有/湘ICP備14009931號-1
網站建設:科毅電商